首页>资讯动态>详情页

文化聚能,同心战“疫” | 萍乡市文化馆邀您走进多彩非遗(三十五)芦溪竹枝词

发布时间:Apr 11, 2020 | 作者:


微信图片_20200525105656.jpg

《竹枝词》原称竹枝,源于古代楚地巴渝民歌,巴人民间的竹枝词是一种综合表演艺术,集曲、乐、歌、舞于一体,每逢佳节喜庆,巴人男女老少欢聚一堂,击鼓踏歌,联唱竹枝。这一优美的民间文学艺术形式,曾引起一些诗人爱好并仿作,到了唐代,竹枝词逐渐成为一种崭新的诗体形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真正将竹枝词从民间引入文学殿堂并发扬光大的,当推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


芦溪地处吴头楚尾,水连湘赣,自古人文蔚起,是吴楚文化的交融之地。这种文化氛围下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有着自成品牌的地域特质,具有独特的韵味,而将这种特质表现最为突出的代表就是芦溪竹枝词。芦溪竹枝词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在内容上,竹枝词写风土民俗,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因为源于民歌,当地群众除了用来歌咏恋情外,还用来吟咏生产劳动、生活状况、民情民俗等。在语言上,竹枝词通俗自然,清新活泼,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继承了《诗经》、《乐府》的优良传统,广泛采用比兴、谐音、双关的手法,具有典型的民歌韵味。从韵律节奏上来说,竹枝词为七言绝句,虽不讲严格的平仄黏对,却还是比较注重平仄搭配,从而清丽婉转,音节和谐,读起来起伏有致,琅琅上口。芦溪竹枝词的写作更是相对自由,可以在遵守基本规律的前提下率性而为。

竹枝词的创作代有传承,如今,芦溪竹枝词的创作更是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如姚茂初的《抱瓶斋竹枝词》、曾建开的《天心阁竹枝词》、童福生的《蔗棚竹枝词》、彭坚的《大安竹枝词》、龙成前的《芦溪缩龙》等,都是其中的杰出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