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线路推荐>浸润杨岐山 登高游行正当时

浸润杨岐山 登高游行正当时

更新时间:2020-10-22 22:15:10.0来自:文旅萍乡

常言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之美一直为人所向往。时近重阳节,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值此良辰,不如登高放目、驰骋神思。 “逗竹穿花越几村,还从旧路入云门。翠微不闭楼台出,清吹频回水石喧。天外鹤归松自老,岩间僧逝塔空存。重来白首良堪喜,朝露浮生不足言。”唐廪的《杨岐山》,写的便是萍乡杨岐山这个古今游人皆慕游的胜地。 满山春意映云霞 杨岐山位于萍乡市上栗县杨岐乡,国家4A 级旅游景区,它以优美自然景观为外延,以丰厚的人文景观为内涵,融自然风光和宗教文化于一体。 “杨朱泣歧路,墨子悲染丝。”三国时期诗人阮籍的一首怀古诗,讲出了一段关于杨岐山的传说:战国时某日,有位名叫杨朱的哲学家路经翁陵山,只见山深林密,山道崎岖,面临歧途可南可北,一时竟不知往何处去。堂堂大学者由此想到人生中的一些道路选择,竟一时无措,泣泪如流。杨朱失路,杨岐扬名。这一哭,竟哭出个“杨岐山”的美名来。 这里峰峦叠翠,山势嵯峨,四时秀色,素有“杨岐二十四景”之称。 张口狮子岭,杨岐山上的一座奇峰,也是萍乡北部的第一峰。它雄踞中央,直插云霄,站在天宝坡仰望,它确似巨狮张开大口,狮子的头部、眼睛、鼻子、嘴巴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大有气吞山河之势。相传登上张口狮子岭,能够望到长沙城。曾有人作诗曰:“长沙牵出一根藤,走到杨岐结个瓜。瓜叫张口狮子岭,站在瓜上看长沙。” 杨岐山还是禅宗杨岐宗的发源地,早在唐朝时期这里就创建了杨岐普通寺。杨岐普通寺坐落于杨岐山古老、禅意的气息中,它原名广利禅寺,殿宇巍峨,梵音缥缈。寺内的一轩一阑一柱,似乎都在编织金灿灿的传说,诉说过去的辉煌:唐时之名望,宋时之昌盛,清时之繁衍。据史载,康熙年间,全国高僧700 余人,杨岐宗派就占了500 人,且东渡日本的就有29 人。 说到杨岐普通寺,绕不开三个词:唐塔、唐碑、唐柏。 杨岐唐塔 彭学平 摄 在寺院右侧,有一座始建于唐贞元十四年(798 年)、已历千年风雨的乘广禅师塔。据说,塔成9 年之后,一个名叫还源的僧人觉得建塔存身还缺少些什么,于是想起让乘广禅师的生前好友刘禹锡来为此塔作个碑文。这时,刘禹锡因遭贬任朗州司马,离杨岐山有千里之遥,还源和尚不辞辛劳,翻山越岭、走州串府找到了刘禹锡。刘禹锡痛惜好友的离世,更为还源的真情所动,提笔写下了洋洋千言的碑文。这就是现存的《唐故袁州萍乡县杨岐山禅师广公碑文》,它成了普通寺的镇寺之宝。 在寺庙背后,还有一棵千年古柏苍劲挺拔,听说是甄叔禅师所植,故称“甄叔柏”。树高约30 米,树干直径为1.2 米,虽经千年风霜雨雪,仍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到了杨岐,还必须瞧瞧镇山之宝“杨岐方竹”。世上方竹有多种,然而这种下方上圆似筷子形状的方竹为此地特产,说它是宝,确非虚言。杨岐方竹妙在干节,四方有棱,且盛夏生笋,集中生长在子午泉边和湮水洞壁,在寺内也移种了一片。难怪先贤有诗赞曰:“生就身方造化功,非类群芳自著名。不在王母瑶池见,偏于人间仙境逢。” 杨岐二十四景,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乐趣,不如在这秋高气爽之日,带上亲朋好友,亲自去探寻二十四景的秘密,感受杨岐山不同寻常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