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鳌洲书院

  • 萍水北路与龙泉路交叉口东南150米

“阁下以为堂,堂远对晴峰,蕴藕可人;前有深院,春风小柳,秋日初芙,绿意红情,一叶一文心,一花一诗味。”这是胥绳武笔下鳌洲书院的风貌。历经200多年风雨,虽然如今鳌洲书院旧址上难寻一砖一瓦,但是书院却见证了萍乡盛世文风。为恢复书院旧日荣光,传承昭萍历史文化,2015年,萍乡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鳌洲公园文化项目,经过三年的建设,鳌洲书院终于重新屹立在萍水河金鳌洲上。

 

图片24.png 

鳌洲书院外景图

图片25.png 

重建后的鳌洲书院

图片26.png 

鳌洲书院

 

鳌洲书院是萍乡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古代书院,系江西四大书院之一。鳌洲书院由明代万历二十年至二十三年(1592年-1595年)时任萍乡知县陆世勣始建。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知县贺邦桢重修。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沈廷标重建,堂舍命名为“敬业”、“乐群”,讲堂内奉祀理学名家朱熹、程颢、程颐、张木武以及朱熹门生、萍乡人胡安之,合为“五贤”。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知县胥绳武重建,改堂舍名为“观水”、“冠山”,题匾“学钓鳌手”,并在“五贤”的基础上增祀周敦颐,定名为“六贤祠”。道光六年(1821年)知县甘恪任重修,道光三年知县黄浚将“六贤”增祀朱熹门生、萍乡人钟唐杰,改为“七贤堂。”从以上鳌洲书院简史可知,该书院屡毁屡建,因其不独洲上风景独特,更因书院提振文气,人才辈出,历代诗人及士子均有咏叹之作。

 鳌洲书院被毁久矣!幸而在2015年初春这座承载着萍乡千年文脉、古城基因的书院,终于又被执政萍乡的主官所发现和重视,重建鳌洲书院正式被提上议事日程。七月,有时任市委常委吴运波、十三部门和单位参加的鳌洲书院恢复重建设项目推进会议召开。会后形的纪要说:恢复鳌洲书院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有利于保护和传承萍乡历史文化风貌。规划设计要理清鳌洲书院的历史脉络,挖掘文化内涵,对“七贤祠”“冠山阁”“香溪桥”等历史遗迹要充分论证,将人脉、文脉、山脉、水脉融为一体。要以历史记载的乾隆四十七年鳌洲书院鼎盛时期的风貌进行规划设计,既要采用仿古建筑风格建设,又要做好与现代结合文章。要恢复文昌宫建设,将水生态文明展示馆等与鳌洲书院有机结合,以便鳌洲书院成为萍城亮丽的人文风景。

鳌洲公园项目是在萍乡市小西门萍水河上的金鳌洲上,根据市发改委立项文件,市规划局规划许可的批复,工程占地面积约2.8公顷,主要分两期建设。一期规划用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主要由鳌洲书院一座、公园主入口广场一个、香溪桥一座等组成。项目建筑采用明清建筑样式,基本按照乾隆四十七年鳌洲书院鼎盛时期规模复原。二期位于鳌洲岛东段,工程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建设内容为文昌宫、六堂、兴贤堂及文化广场、耕读堂、聪明泉井以及其它文化附属设施。项目总投资2.5亿元(其中一期4200万元,二期2.1亿元,含拆迁费用1.5亿元)。

历经三年时间的建设,以鳌洲书院为主体的鳌洲公园文化项目已经基本完成,主体建筑和附属建设全部完工,目前正在加快进度进行室内布展工作。

鳌洲书院文化是萍乡读书人的文化,将成为萍乡读书人形象展示的地方,引领大家去读书,读好书,引领大家在文化方面、学术方面的发展、进步和繁荣。书院本是文化标地,是讲学及思想交流的圣地。传统书院的根本精神就是教育学生“为人之道”和“为学之方”。重修鳌洲书院是萍乡人秉承古风,重续文脉的夙愿。新时代,相信鳌洲书院必将以崭新面貌引领萍乡人重传统,强风骨,读书悟道,怡情养性,传承昭萍文风,光大昭萍文脉,弘扬儒家精神,彰显盛世风范!